家庭醫(yī)生:烹調時要借助不同的媒介物把熱量傳導給食物,常見的方式有以下四種:油傳熱(如炒、炸等)、水傳熱(如煮、燉等)、蒸汽傳熱(蒸)和熱氣傳熱(烤)。但把食物做熟,營養(yǎng)或多或少會有損失。哪種方式更有利于保留營養(yǎng)呢?
1. 油傳熱(炒、煎、炸等)
油傳熱能滿足多種烹調要求,原料里一些脂溶性營養(yǎng)素,如胡蘿卜素、維生素A、維生素E等容易釋放出來,也更有利于人體的吸收,但油脂本身熱量較高,易增加肥胖、高血脂等多種疾病風險,且由于烹調溫度過高,嚴重破壞B族維生素、維生素C和抗氧化物質等怕熱營養(yǎng)素,易產生多種致癌物。
建議:急火快炒,少用煎炸;偶爾油炸食品時要注意控制油溫;煎炸油不要反復使用。
2. 水傳熱(焯、煮、燉、涮等)
水傳熱溫度較低,不會產生致癌物,一定程度上保留營養(yǎng)。焯、涮時起到斷生、去腥、除異味的作用,燉、煮時能分解原料中的蛋白質,產生鮮美口味,利于人體消化吸收,但維生素C、B族維生素等水溶性營養(yǎng)素容易流失。
建議:根據原料特性來決定加熱時間,以免營養(yǎng)素損失過多;焯青菜時淋幾滴油,既能縮短焯菜時間,還能防止一些營養(yǎng)素被氧化,使青菜保持翠綠。
3. 蒸汽傳熱(蒸)
蒸幾乎是保留營養(yǎng)最全面的烹調方法,沒有營養(yǎng)素融入湯中的損失,熱分解損失較小,氧化損失也少。
4. 熱氣傳熱(烤)
熱氣傳熱,一般是用烤箱、炭,或借以熱鹽、熱鐵板的高溫來烹制食物。
推薦:烤箱溫度最好控制在200℃以下;若食材包上錫紙,局部溫度可保持在100℃左右,能使食物受熱均勻,營養(yǎng)素保留較好,產生有害物質也較少。不推薦用炭火烤食物,溫度難以控制,局部受熱超過200℃時會產生雜環(huán)胺和多環(huán)芳烴類致癌物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mbdirectory.cn/jiankangyoubaodian/20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