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幾日,隨著新冠肺炎治愈患者的增多,媒體上出現了一些有關治愈患者捐獻血漿的新聞:重慶、廣東等地的新冠肺炎患者痊愈出院后,自愿捐獻血漿用于臨床治療和研究;深圳三院已經開始在重癥患者身上使用恢復期血漿治療,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療效。2月5日,國家衛(wèi)生健康委員會發(fā)布的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(試行第五版)》,其中針對重癥、危重癥病例的治療,也特別提到“可采用恢復期血漿治療”的措施。
什么是恢復期血漿治療(CPT)呢?
當病毒或細菌等病原體感染人體后,人體的免疫系統就會產生相應的物質來抵抗這些病原,這就是大家熟悉的“抗體”。抗體存在于人體的血液中,通過與病毒的某些蛋白質結合,并與身體免疫系統的其他功能相配合,共同完成病毒的清理?;謴推谘獫{治療,簡單說就是收集治愈者的血液,篩查病原體,然后為已感染患者輸注。
最早在十九世紀末,恢復期血漿被人們發(fā)現可以治療白喉和破傷風感染;而在后來的傳染病暴發(fā)和治療過程中,由于越來越多的抗生素、抗病毒藥物及疫苗的問世,有效性和安全性都大大提升,掩蓋了CPT的“光芒”,導致這項治療很少被人提及。
恢復期血漿的療效如何?
如今,對于習慣了接受標準而嚴格的藥物臨床試驗信息的人們,往往會對這個“古老”的方法表示懷疑:如何控制血漿的質量?怎樣保證血漿中有足夠的抗體可以治療疾???如何保證接受血漿患者的安全?然而我們發(fā)現,在近年來幾場致死率極高的新型病原體流行期間,CPT往往在人們一籌莫展的時候,發(fā)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:
愛思唯爾(Elsevier)旗下醫(yī)學期刊《柳葉刀?呼吸醫(yī)學》(LancetRespiratoryMedicine)報道,在2014~2015年西非埃博拉病毒感染中,感染者就接受了CPT治療而存活。CPT在埃博拉感染患者中的嘗試始于1999年,8例試驗性治療的患者中有7例存活;后來在西班牙報道的一例患者中,CPT治療誘發(fā)了肺水腫,從而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,但經過治療后,患者最終好轉。
2016年,《柳葉刀?傳染病雜志》(LancetInfectiousDiseases)刊載的一篇文章進一步總結了埃博拉爆發(fā)后對患者治療的隨訪結果。其中,特別提到那些捐獻了血漿的幸存者們,他們被其國家和社會認為是“拯救人類的英雄”。在21個月的隨訪過程中,沒有發(fā)現因為CPT治療導致的血源傳播疾病。
在愛思唯爾(Elsevier)旗下傳染病學領域的期刊《傳染病雜志》(JournalofInfection)中,也搜索到了CPT在禽流感等疾病中的應用:一項研究證實了CPT在H7N9感染中的治療作用;也有研究者繼續(xù)嘗試,CPT在寨卡病毒感染中的應用和中東呼吸綜合征(MERS)的臨床試驗。
由于CPT治療往往用于重癥患者,他們通常合并使用多種藥物,因此很難區(qū)分CPT是否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。因此,目前還難以對CPT的療效下確定性的結論。這也是為何在目前疾病治療指南中,專家僅將CPT作為重癥患者可選擇的一種措施。
恢復期血漿治療的兩個前提
當一種嚴重的傳染病來臨時,人們沒有特效藥物或者疫苗,CPT具有快速、直接的特點——有幸存者就會有捐獻者,就會給病中的人們以希望。但CPT遠不是治療的全部,也不是最終的治療手段。
CPT治療的應用有兩個重要的前提:
一是對捐獻者進行充分的病原學篩查,例如艾滋病、肝炎等,以免造成醫(yī)源性傳播;
二是,目前仍主張將其用于重癥病例,需要臨床醫(yī)生有足夠的經驗對適應癥做出判斷,并讓接受輸注的患者或其監(jiān)護人充分知情同意,才可使用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mbdirectory.cn/tjcs/7857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