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下,如何預防新冠肺炎成為大家最關注的話題。其中,通過“吃某種食物來增強抵抗力、降低感染新冠肺炎風險”的文章格外地火。有人稱,吃辣椒能降低新冠肺炎的死亡風險;有人說,吃大蒜勝過抗病毒藥物;有消息稱,乳鐵蛋白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;還有帖子說,吃草莓就能預防新冠肺炎……
上面這些說法已經被證實為“不實信息”,它們都不具有預防新冠肺炎的作用。那么問題來了:
到底有沒有能預防新冠肺炎的食物呢?
事實上,到目前為止,沒有任何科學依據(jù)表明,上述食物能預防新冠肺炎。指望某種特定的食物或保健品來抑制、預防新型冠狀病毒,并不靠譜。
但是,科學合理的營養(yǎng)膳食能有效改善營養(yǎng)狀況、增強抵抗力,有助于新冠肺炎的防控與救治[1]。這是因為,免疫系統(tǒng)的正常運行需要食物中的營養(yǎng)素來支撐,缺少任何一種都不行。
下面這些營養(yǎng)素,抗疫期間不能缺!
眾多營養(yǎng)素中,有一些跟免疫系統(tǒng)的關系特別密切,在抗疫期間一定要足量攝取。
1.蛋白質。是機體生成抗體和免疫因子的原材料[2],更是構成整個人體的基礎,一旦缺乏會直接影響抗體的合成,造成病原菌、病毒的繁殖和擴散,降低抗感染能力。富含優(yōu)質蛋白質的食物主要包括肉、蛋、海鮮、奶類食物。
2.維生素A。是抵御外來侵襲的“天然屏障”,有助于維持皮膚和黏膜的完整性。如果缺乏它,會導致黏膜組織的抵抗力下降,易被病毒和細菌感染。值得一提的是,許多果蔬中含有的-胡蘿卜素可以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,多吃一些這類食物也有助維生素A的補充。富含維生素A或-胡蘿卜素的食物主要有胡蘿卜、玉米、番薯、菠菜、西紅柿、豬肝等。
3.維生素C。具有抗氧化作用,能促進抗體形成,維持正常免疫力。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有很多,我們常吃的新鮮蔬菜和水果當中就富含維生素C,例如獼猴桃、橙子,橘子、酸棗、檸檬、蘋果等。
4.維生素D。具有調節(jié)細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,它的不足易導致免疫細胞“大軍”增員困難,造成免疫力低下,增加罹患感染性疾病的風險。維生素D主要存在于深海魚肉中,比如三文魚、金槍魚等;干香菇、蛋黃、動物肝臟中也含有它。
5.鋅。是體內多種酶和活性蛋白質的組成成分和激活因子,對免疫系統(tǒng)的發(fā)育和正常免疫功能的維持有不可忽視的作用[3]。另外,鋅對促進食欲也有益處。富含鋅的食物主要有海鮮(尤其是牡蠣)、牛肉、堅果等。
6.鐵。是構成血紅蛋白、肌紅蛋白、細胞色素以及某些呼吸酶的成分,缺鐵可導致免疫細胞的數(shù)量減少,進而影響抗體產生,導致免疫反應缺陷。富含鐵的菠菜、動物內臟等,都可以適當吃一些。
此外,鎂、硒、維生素E、維生素B6等,也是正常免疫功能所必需的營養(yǎng)成分。其中,鎂主要存在于深綠色蔬菜、堅果、大豆中;含硒食物最好的是貝類海鮮等,其硒含量比較穩(wěn)定;小麥胚芽、豆類、菠菜、蛋、甘藍里都有豐富的維生素E;維生素B6含量最高的為白色肉類(如雞肉和魚肉),其次為動物肝臟、豆類、堅果等。
需要特別提醒,抗疫期間還要攝入足量的膳食纖維,它有助促進腸道蠕動、預防便秘的功能,并且能量低、飽腹感強,對于控制食量和體重以及降脂、控糖都有幫助。
怎么吃才能補足這些營養(yǎng)素?
看到這,你也許會問,這么多營養(yǎng)素,如何保證身體不缺呢?答案是均衡飲食。
根據(jù)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》和中國居民膳食平衡寶塔(2016版)的建議,平均每天應攝入12種以上食物,每周不少于25種食物,就容易全面均衡地攝入上述營養(yǎng)。具體建議如下:
第一,每天攝入谷薯類250~400克,粗糧薯類至少占1/3。
谷薯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,是人體最重要、最經濟的能量來源。和精米、白面相比,全谷物(燕麥、糙米、玉米等)、雜豆(紅豆、綠豆、蕓豆等)和薯類(土豆、紅薯、山藥等)的營養(yǎng)素密度更高,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、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等,且血糖生成指數(shù)更低,也就是說,這類食物引起血糖升高的程度較低。
還有個“小秘密”分享給你:薯類還富含絕大多數(shù)主食所缺乏的維生素C,甚至高于一些根莖、鮮豆和茄果類蔬菜,是非常好的維生素C來源。
第二,每天攝入300~500克蔬菜,深色蔬菜應占一半;每天攝入200~350克水果,不能用果汁代替。
蔬菜水果是多種維生素、礦物質、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質的重要來源。所謂的“植物化學物質(phytochemicals)”,是植物中含有的、活躍且具有保健作用的一類物質。我們經常聽說的花青素、兒茶素、番茄紅素、玉米黃素、胡蘿卜素等都屬于植物化學物質。這些植物化學物質大都具有抗氧化作用,對提高抵抗力也有一定幫助。
吃蔬菜時,除了要保證一定的攝入量,還應做到種類和顏色多樣。
一般來說,深色果蔬(胡蘿卜、南瓜、西蘭花、菠菜等橙黃色和深綠色品種)中的維生素C、胡蘿卜素等營養(yǎng)素含量相對較高。胡蘿卜素能在人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,構建抵擋外來入侵者的皮膚黏膜屏障。
必須提醒:不要用果汁代替吃水果。果汁雖然味道鮮美,但在加工過程中,會損失一部分膳食纖維和維生素C,因此應盡量吃完整的水果。
除此之外,建議每天吃一小把堅果(就是你自己一個拳頭能攥住的量)。堅果類食物富含維生素E、膳食纖維、鎂、鉀、鈣、鋅、磷脂等多種營養(yǎng)素,有助維持機體正常的免疫力。
第三,每天分別吃水產品、畜禽肉40~75克,蛋類40-50克,喝奶300克。
魚蝦、禽、蛋、瘦肉、奶類等動物性食物的蛋白質含量普遍較高,并且,它們的氨基酸組成更適合人體需要,吸收利用率高,屬于優(yōu)質蛋白質。
除了提供蛋白質,這些動物性食物還各有“神通”:
貝類、蝦蟹等海產品,還是鋅的好來源;
豬肉、羊肉、牛肉等紅肉富含血紅素鐵;
蛋類尤其是蛋黃,能提供維生素A、維生素D、維生素E、B族維生素以及多種礦物質。
大豆(黃豆、黑豆、青豆)及其制品也含優(yōu)質蛋白,建議每天攝入15~25克,素食者應該適當加量。25克大豆約相當于72.5克北豆腐、140克南豆腐、365克豆?jié){、55克豆腐干、40克豆腐絲、20克腐竹、175克內酯豆腐。
第四,每天喝水1500~2000毫升,多次少量。
水參與人體的新陳代謝,幫我們溶解并運送營養(yǎng)物質,排出廢物和毒素。建議喝白開水或淡茶水,蔬菜湯、魚湯、雞湯、排骨湯等也是不錯選擇。盡量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。
在上述飲食的基礎上,疫情期間準備飯菜還要做到下列幾點:
少油少鹽,戒煙限酒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;
食物制備要生熟分開、熟食二次加熱要熱透;
按需備餐,提倡分餐和使用公筷、公勺。
還需要特別提醒,抗疫期間不要節(jié)食減肥。一些愛好運動的人可能有所體會,某段時間如果連續(xù)幾天都高強度運動,或突然增加運動量,就會突然生病。這是因為,吃得太少,容易引起營養(yǎng)不良,導致機體的正常運作出現(xiàn)困難,對抗感染性疾病就更“雪上加霜”了。當然,也不能暴飲暴食。每天宅著不動,大吃大喝,也不利于健康。正確的方式是食不過量,堅持運動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mbdirectory.cn/tjcs/7862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