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然所謂的早發(fā)現,其實往往等你有癥狀的時候,可能都很難說是不是比較早,當然也并不是說我有癥狀都是得癌了。
確實腸道的炎癥、腹瀉,有些人這種功能性的一些腹瀉,或者說像還有一個叫腸易激綜合征,就是容易瀉,這頓吃不合適就瀉,或者什么原因就腹瀉,但是你查,又查不出特別的問題來,我們不用那么慌張,有癥狀我就是得癌了,但是至少要重視,要去做檢查,當然現在,這是說有癥狀的時候。
而結直腸(癌),往往在很微小的時候,它可能不容易表現出來癥狀,都到了一定的嚴重的程度了,可能癥狀才出來,這也就是不容易發(fā)現,其實我個人理解,早期癥狀都不典型的,只有去篩查。
那么沒有癥狀呢,我需不需要去做篩查?其實在歐美發(fā)達國家,他的結腸癌是高發(fā)疾病,那么他就做篩查,所謂的人群的篩查。
當然一般如果有高危因素的家族史的,可能他的篩查會不一樣,但是如果沒有家族史的這些人群,那我要不要篩查,一般的一些指南上都會寫五十歲以上。
成人沒有癥狀是不是也需要去做腸鏡,去查便的潛血,去做CEA的檢測,就是癌胚抗原,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的檢測,去做這些相關的篩查。
就是因為這樣,歐美的發(fā)達國家,它的結直腸癌的發(fā)病率,以及死亡率,這幾年是明顯的在下降,有報道死亡率下降了40%多,就是因為篩查。
所以有時候講高危人群是一定要去做(篩查),那么這些就可以去遵循各個指南,國外的,我們國內也有,做到怎么早期發(fā)現。
當然有些時候腸鏡做檢查會很痛苦,可是還是從疾病的角度,因為有時候篩查,它不一定說我一定要查到腫瘤,可能有息肉,你是沒有癥狀的,好多病人其實是息肉惡變造成的,在這種情況下,早期發(fā)現有息肉,早期的處理,可能就不至于惡變,不至于演變成癌。
尤其是家族里頭有多發(fā)息肉的病人,比如說父輩做腸鏡,或者說做腸癌的手術,但是不光有癌癥這個病灶存在,還有很多多發(fā)的息肉,同時也伴發(fā)的,在這種情況下,是不是家庭的直系血親,都要去做做腸鏡,也是我們剛才排查,就是你有沒有息肉,小的息肉通過內鏡下,都可以把它都切掉,有一些各種鏡下治療的手段。
息肉一般來講,長到兩個公分左右的時候,或者有一些部分病理類型不好的息肉,它長到一定大小,它就會惡變的,但是這種情況下,你可能沒有癥狀的,等你再發(fā)現的時候,往往就比較晚了,所以這些情況下,也就是還是一個篩查的問題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mbdirectory.cn/tjcs/8157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