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肝雖然具有傳染性,但我們自身做好防護措施的話,就可以有效抵御乙肝病毒的入侵。PS:由于工作原因,我對乙肝較為了解,接下來介紹一下預防乙肝的有效措施。
一、管理傳染源
對于乙型肝炎病人可不定隔離日期,對于住院病例,只要肝功穩(wěn)定就可以出院,對恢復期HBsAg攜帶者應定期隨訪。對直接接觸入口食品的人員及保育人員,應每年定期作健康體檢,急性期患者痊愈后半年內(nèi)持續(xù)正常,HBsAg轉(zhuǎn)陰者,可恢復原工作。慢性患者應調(diào)離直接接觸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。疑似病例未確診前,應暫停原工作。按國家規(guī)定要求,嚴格篩選獻血員。
HBsAg攜帶者是指HBsAg陽性,無肝炎癥狀體征,各項肝功能檢查正常,經(jīng)半年觀察無變化者。此類人員不應按現(xiàn)癥肝炎病人處理,除不能獻血及從事直接接觸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外,可照常工作和學習,但要加強隨訪。攜帶者要注意個人衛(wèi)生和行業(yè)衛(wèi)生,防止自身唾液、血液和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圍環(huán)境。所用食具、修面用具、牙刷、盥洗用具應與健康人分開。
二、切斷傳播途徑
與不清楚是否攜帶乙肝病毒的人進行性行為前應采取安全預防措施。正確地使用避孕套,可以減低感染的機會。
不用他人的有可能與血液及體液接觸的私人物品,如牙刷(刷牙出血)、剃刀及針筒。
對紋身、紋眉、穿耳洞、針灸、脫痣等接觸血液的手術(shù)謹慎對待,尤其不應使用消毒不合格的儀器進行,盡量使用“用后即棄”(一次性)的器具。
如工作需要與病者接觸,應實行一些安全措施。如會接觸大量病者的血液及體液,應戴上手套、面罩和保護外衣。也可用稀釋的家用漂白水(1份漂白水加49份水)消毒受血液污染的物品。
加強衛(wèi)生教育和管理工作。防止醫(yī)源性傳播,確保一人一針一管一消毒,提倡一次性注射器,對帶血污染物品徹底消毒處理。加強血液制品管理。
三、接種疫苗保護易感人群
中國仍有1.2億乙肝帶菌者針對乙型肝炎可以接種疫苗。兒童和青少年均應該免疫。如果家庭或伴侶中有人患有乙肝,應對其家人或伴侶等常接觸者接種疫苗。醫(yī)務人員、接受點滴的人、性交雜亂的人、濫用毒品的人也尤其應該免疫。為了防止生育時的感染在嬰兒出生后12小時后還可以接受乙型肝炎的疫苗。這個嬰兒免疫必須在一個月和半年后相繼重復才能達到完全免疫。
注射有效對抗乙型肝炎的疫苗。免疫注射的程序包括三次疫苗注射,注射程序分別為0、1及6個月。按以上程序完成三次注射后應該再檢驗是否產(chǎn)生表面抗體,通常無須再接受加強劑注射。任何有條件的人,從新生兒(尤其是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后代)到成年人都應該注射乙肝疫苗。乙肝病毒攜帶者母親生產(chǎn)的嬰兒在產(chǎn)后48小時之內(nèi)接注疫苗會使乙肝感染的可能性下降95%。
疫苗加強針
乙肝疫苗接種數(shù)年后,抗體會慢慢下降甚至陰性。世界衛(wèi)生組織、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均認為不必定期加強,理由是只要接種3劑后能產(chǎn)生抗體者,即使日后抗體下降,仍對乙肝病毒有免疫力,被病毒入侵亦不會引起慢性感染。但某些免疫力較低的病人,如慢性腎衰竭的病人,則應定期檢測及接種。 很多醫(yī)生不這樣認為,中國大陸醫(yī)生認為:當注射乙肝疫苗產(chǎn)生表面抗體之后,大概三到五年,需要再次檢查是否需要接受加強劑注射。在乙肝表面抗原呈陰性的前提下:
乙肝表面抗體滴度大于10個單位,即陽性,暫不需要注射加強針;
乙肝表面抗體滴度小于10個單位,為弱陽性,甚至到達3~4個單位時,則需要注射加強針;
乙肝表面抗體滴度呈陰性時,則需要重新按照0-1-6(三次疫苗注射,注射程序分別為0、1及6個月)注射疫苗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mbdirectory.cn/tjcs/8033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