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適合戶外活動,加之五一假期即將來臨,很多家長喜歡帶孩子到戶外游玩。如果一不小心,遭受到戶外毒蟲的侵擾,有可能破壞掉美好的氛圍,嚴重的還可能帶來疾病,甚至生命安全的威脅,一定要引起重視。
國康健康為大家總結(jié)了以下幾種常見戶外毒蟲咬傷安全指南,戶外出行用得到。
1、蜜蜂:常見指數(shù):★★★★ 殺傷指數(shù):★★★
有人將蜜蜂比作辛勤的園丁,一直忙碌于花叢中;也有人將蜜蜂喻為高級的建筑師,建造出一座座精致的六角小別墅;還有人將蜜蜂看作高明的釀造師,為人類釀造甜蜜的生活……盡管蜜蜂如此美好,家長也要注意提醒孩子,不要出于好奇就去抓捕蜜蜂,以免被蜂尾蜇傷,一旦不小心被蜇傷,一定要及時告知家長來處理。
蜜蜂蜇傷皮損常表現(xiàn)為瘀點、丘皰疹或風團,甚則為一片潮紅或腫脹,往往有水皰或大皰形成;局部紅腫、刺痛、瘙癢、灼熱;或可伴有惡心、無力、發(fā)熱等全身癥狀,甚至出現(xiàn)過敏性休克、昏迷、抽搐、心臟和呼吸麻痹等,嚴重者可致死亡!
應對方法:①蜇傷后首先要檢查患處有沒有毒刺折斷在皮內(nèi),如果有斷刺,一定要及時用無菌針尖或鑷子拔出,然后用火罐吸出毒汁;②蜂毒呈酸性,因此可用肥皂水、小蘇打或淡氨水等堿性溶液擦洗傷口,也可在局部涂抹解毒搽劑;③傷口腫脹時可冷敷,亦可將季德勝蛇藥片研碎后,用冷開水調(diào)成糊狀外敷。④如果傷處有蔓延趨勢,可能會出現(xiàn)過敏反應,可適當內(nèi)服抗組胺藥等抗過敏藥物。⑤若傷情特別嚴重,要立即送往最近的醫(yī)院急救。
2、隱翅蟲:常見指數(shù):★★★ 殺傷指數(shù):★★★
隱翅蟲又稱“影子蟲”、“青腰蟲”,形似蟻狀,晝伏夜出,夏季多見。其生活環(huán)境復雜,在農(nóng)間、山地、雨林、河畔及海邊均有分布,腐敗的水果、綻放的花朵、腐爛的樹木、漂流在河岸和湖泊里的植物、糞便、腐肉等處都能見到隱翅蟲的身影。
隱翅蟲爬到人體表面并不會放出毒汁,但如果蟲體被拍打、壓碎或搓揉,毒汁溢出,沾染到皮膚和手,手再去觸摸其它部位皮膚時,則會導致多處皮膚受損害,而引發(fā)“毒性隱翅蟲皮炎”。損害以面部多見,其次為頸、四肢及軀干,皮損表現(xiàn)為條狀、片狀水腫性紅斑,其上有密集丘疹、水皰及小膿皰,毒液腐蝕可導致局部皮膚潰爛,嚴重者可引發(fā)全身過敏反應,甚至危及生命安全。
應對方法:①避免接觸,如遇蟲落于皮膚,不要在皮膚上進行拍打等動作。②盛夏時節(jié),避免開窗開燈睡覺,以防毒蟲進入。③保持室內(nèi)清潔、整齊,不在室內(nèi)堆放廢舊雜物,讓隱翅蟲一旦進入便無處遁形。④夏季到來,可在室內(nèi)用凱素靈或奮斗吶等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作滯留噴灑,在2-3個月內(nèi)能有效殺滅飛入室內(nèi)的隱翅蟲。⑤一旦肢體接觸到蟲體碎片,要立即用肥皂水、4%蘇打溶液或10%的氨水反復清洗。⑥出現(xiàn)皰疹后,要及時就醫(yī),可采用消炎收斂性的藥物減輕皮膚刺激感,口服、肌注或靜脈滴注抗菌素,必要時可加用激素類藥物以提高療效。
3、蜱蟲:常見指數(shù):★★ 殺傷指數(shù):★★★
蜱蟲是人、家畜及野生動物的體外寄生蟲,以吸食寄主血液、分泌有害物質(zhì)、攜帶致病菌等方式對寄主造成傷害。蜱蟲主要棲息在草地、樹林中,每年4-10月是蜱蟲的活躍期,在林中晨練、戶外游玩時都要多加注意。
蜱蟲的嗅覺極為靈敏,能在幾米之外嗅到宿主的氣味,爬到1米高的樹葉或草尖上等候覓食,當人和動物經(jīng)過時,突然跳到人和動物身上,伺機吸血。蜱蟲常常附著在人體頭皮、腰部、腋窩、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,其身上攜帶的病原菌容易引起森林腦炎、出血熱、回歸熱等各種疾病,若不及時取出蜱蟲,輕則引發(fā)皮膚疾病,重者可危及生命。
應對方法:①外出游玩時盡量避免在野外長時間坐臥,可在暴露的皮膚上噴涂羅浮山百草油或驅(qū)蚊液等。 ②一旦發(fā)現(xiàn)身上有蜱蟲,千萬不要硬拽,若強行拔除,易將假頭斷折于皮膚內(nèi)。③可以用酒精涂抹蜱蟲,然后用鑷子取出,千萬要避免用手觸摸。④咬傷后,如果出現(xiàn)發(fā)熱、叮咬部位發(fā)炎破潰及紅斑等癥狀,要及時就診。⑤蜱蟲咬傷后,可能會有1-2周的潛伏期,所以在這段時間里仍需要做進一步的觀察治療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mbdirectory.cn/jiankangyoubaodian/12665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