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期間,雖然推薦民眾盡量減少外出活動,但采購、通勤等這些活動,在日常中仍無法完全避免。一些公共場所的人群比較密集或者相對封閉,例如超市、商場、車站、展覽館等,勢必帶來感染風(fēng)險的增加。那么,疫情期間,在這些公共場所該如何做好防護(hù)?
個人如何做好防護(hù)?
正確戴口罩
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方式主要是,通過吸入含病毒的飛沫,或者手在接觸有飛沫的物品表面后再觸摸口、鼻、眼等。
超市、商場、車站候車室等多為密閉環(huán)境,如果有人感染則飛沫攜帶的病毒含量會較高,因此,建議公眾全程佩戴一次性使用醫(yī)用口罩,工作人員佩戴醫(yī)用外科口罩。
出于防護(hù)需要,普通人沒必要佩戴醫(yī)用防護(hù)口罩(如N95口罩),并且這類口罩透氣性差,長時間佩戴會帶來不適,尤其是心肺功能不好者更需盡可能避免選擇。
戴口罩之前,請先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至少20秒,流水沖洗。沒有條件時可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,外出時注意攜帶。用口罩遮蓋口鼻,并確保臉部和口罩之間沒有縫隙。戴口罩期間,避免用手觸摸口罩外部,如不慎觸摸,建議洗手。
建議每隔2~4小時更換一次口罩。但當(dāng)出現(xiàn)以下情況時,立即更換口罩。
感覺到呼吸阻力明顯增加。
口罩有破損或損壞。
口罩與面部無法緊密貼合。
口罩受潮。
口罩受污染,例如染有鼻涕、飛沫等可疑污染物時。
確定與患者有過接觸(因為該口罩已被污染)。
口罩內(nèi)出現(xiàn)異味。
取下口罩時,應(yīng)從后面(耳繩處)取下,勿觸摸口罩的外面,立即將其丟棄在密閉的垃圾箱中。摘掉口罩后或更換口罩前要洗手。
做好手衛(wèi)生
由于新型冠狀病毒還可通過接觸等方式傳播,所以僅佩戴口罩并不能完全阻止被感染,應(yīng)與手衛(wèi)生等其他措施相結(jié)合。
在公共場所要盡量少觸碰公共物品。經(jīng)常洗手,在用餐前、便后、觸摸電梯按鈕、咳嗽或打噴嚏后、直接接觸他人后、接受安檢后要注意洗手,沒有條件時使用免洗洗手液。
務(wù)必避免用手觸摸眼睛、鼻子和嘴,這是因為手會接觸到許多可能被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。如果用被污染的手觸摸眼睛、鼻子或嘴,可能使自己感染病毒。如需觸摸,先充分洗手。
咳嗽及打噴嚏時,盡可能遠(yuǎn)離他人,用紙巾完全遮住口鼻,然后把污染的紙巾扔到有蓋的垃圾桶,再用流水認(rèn)真洗手。來不及用紙巾時,彎曲手肘遮住口鼻,這是為了防止攜帶病毒的飛沫噴射到空中,或污染自己的手,而手是可能觸碰到他人的。
其他防護(hù)措施
錯峰出行,盡可能避開人流高峰期,并迅速完成在這些公共場所的任務(wù),例如采購或出行,減少接觸公用物品和其他人。
與他人(尤其是咳嗽、打噴嚏和發(fā)燒者)之間保持至少1米的距離,以避免可能吸入咳嗽或打噴嚏時噴出的飛沫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mbdirectory.cn/tjcs/7865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