驚蟄一起,萬物復蘇,春雷始鳴,天氣日漸回暖。
在老一輩的眼里,每一個節(jié)氣都寓意著一種新的生活習慣,是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寶貴財富。在我國的南方一帶,人們有用玉米代替“蟲子”,爆炒一番圍坐著過驚蟄的習慣,吃到盡興處還會比誰吃得快,嚼得響。在西北一帶,人們會用鹽水泡黃豆放在鍋中爆炒,發(fā)出噼啪之聲,象征著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時蹦跳掙扎。在華北一帶,人們則有驚蟄吃梨的習慣,寓意與蟲子別離。而在華東一帶,人們則會在驚蟄日里烙煎餅,意欲煙熏火燎整死了害蟲。
五里不同風,十里不同俗??催^了一些風俗習慣,相信大家對驚蟄過后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應該更想做進一步了解了。
驚蟄過后,天氣日漸回暖,正是春暖花開的好時節(jié),同時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溫床。從中醫(yī)養(yǎng)生的角度來說,驚蟄時節(jié)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,陰血相對不足,日常保健養(yǎng)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(fā)、萬物始生的特點來均衡調理。
飲食方面
從飲食方面來看,驚蟄的飲食起居應順肝之行,助益脾氣,令五臟平和。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、維生素的清淡食物,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??稍鍪骋恍┣o葉類食物,如:
芹菜、木耳菜、香椿、油菜、菠菜、山藥、芋頭、水蘿卜等;
雜糧類食物:蓮子、銀耳、薏米、小米、玉米、黃豆等;
半成品類食物:甜酒、蜂蜜等;而喜歡茶飲的人們也可以增飲一些花茶;水果方面可以適當吃些滋陰類,如梨子等。
日常生活習慣
適當“春捂”,有助于預防疾病。
春季,天地陽氣漸復,氣溫開始回暖,乍暖還寒之下,氣溫變化大,冬季穿了幾個月棉衣,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(jié)與冬季的環(huán)境溫度還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(tài),過早的脫掉棉衣,一旦氣溫下降,身體難以適應,抵抗力下降,使得病菌乘虛而入,容易引發(fā)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春季傳染病。
由于春季與肝相應,養(yǎng)生不當則可傷肝。現代流行病學調查亦證實,驚蟄屬于肝病的高發(fā)季節(jié)。此外,諸如流感、流腦、水痘、帶狀皰疹、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(jié)氣都易流行爆發(fā),因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注意好個人衛(wèi)生、飲食做到有節(jié)制有條理、防寒保暖,從而嚴防此類疾病的發(fā)生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mbdirectory.cn/jiankangyoubaodian/304.html